布依族春节习俗
布依族春节习俗如下:
1、腊八祭祀土地神
祭祀活动一般由寨老牵头,每家每户集资参与,就近请摩公主持祭祀仪式。
2、腊月廿五杀年猪
布依族杀年猪很有讲究,一是挑选吉日,杀单不杀双;二是挑选屠夫,要能干又命好的人(有儿有女并且儿女都有出息的人)才能够杀年猪;三是杀猪忌日,即逢着生肖猪那一天或逢着家中主要劳动力的生肖那一天不能杀猪。杀好年猪的主家都会亲朋好友前来“吃庖汤”(杀猪饭)。
3、腊月廿六“刷阳春”
“阳春”指瓦檐、楼口上的珠网、灰尘。“刷阳春”就是彻彻底底大扫除,把昨年的旧尘清扫出去干干净净迎来崭新的一年。“刷阳春”这天全家一齐动手,把几间房屋上下彻底清扫干净,一家人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。
布依族的特点
布依族信仰祖先和多种神灵。山、水、井、洞及生长奇特的古树无不被认为是神灵的化身。各村寨建有土地庙。一些特定的宗教仪式,要供奉神竹。各地布依族还供奉雷神、门神、灶神、龙王等等。这些反映了布依族作为农耕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。
布依族人民以大米为主食,兼食玉米、小麦、红稗、荞麦等。布依族尤喜糯食,并有多种制作方法,如制成糍粑、圆糖粑、耳块粑、枕头粽和三角粽等。逢年过节,必食糯米饭,并以糯米粑赠送亲友。节日里还喜食用花汁和树叶汁染制的各色“糯饭”。
布依族传统习俗
布依族村落
布依族,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。由古代僚人演变而来,唐代称“西南蛮”,宋元以后籍中称“蕃”、“仲家蛮”,明、清称“仲蛮”,民国称为“仲家”、“水户”、“夷族”、“土边”、“本地”、“绕家”等。魏晋南北朝至唐代,布依族、壮族被称为“俚僚”、“蛮僚”或“夷僚”。现位居全国56个民族人口排名第12位。
布依族主要的聚居地在贵州省,其布依族人口占了全国布依族总人口的97%以上。在贵州省内黔南和黔西南有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,以及安顺地区的黄果树大瀑布所在地-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,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,在贵阳市也分布着10余万布依族,六盘水的盘县、六枝以及毕节地区织金县也有布依族聚居,省外的布依族散居于云南、四川、越南北部等地。
布依族也有自己的语言,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,与壮语有密切的亲属关系,20世纪50年代在政府的帮助下创制了拉丁布依文。布依族自古以来以农业为主,布依族祖先很早就开始种植水稻,享有“水稻民族”之称。
布依族干栏吊脚楼
居住在贵州南盘江流域的布依族房屋多为吊脚楼,古称干栏。楼底圈牲口、堆杂物,楼上住人。在黄果树瀑布一带的布依族人就地取材,利用当地丰富的薄石材,在干栏式建筑的基础上改建石板房,除檩条和椽子外,整座房屋全用石板建成。来到布依村寨,就像进入了神奇的石头王国,这种房子整洁优美,冬暖夏凉,防风防雨又能防火。红水河流域还是中国最重要的林区之一。
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
在贵州的镇宁、安顺等布依族地区盛产优质石料,而且还有可一层层揭开的薄厚基本均匀的平整的大石板,这种薄片石来源于水成页岩。当地布依族因地制宜,就地取材,用石料修造出一幢幢颇具民族特色的石板房。石板房以石条或石块砌墙,墙可垒至五六米高;以石板盖顶,铺成整齐的菱形或随料铺成鳞纹,石头民居不仅不透风雨,而且古朴美观,屋顶举重若轻,安居而不压抑。总之,除檀条椽子是木料外,其余全是石料,甚至家庭日常用的桌、凳、灶、钵、碓、磨、槽、缸、盆等,都是石头凿的。一切都朴实淳厚。这种房屋冬暖夏凉,防潮防火,只是采光较差 。
古有“银镇宁”、素有“银色镇宁”之美誉的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县府所在地城关镇,绝大多数房屋都是石头建造,三四层的石楼就有几十栋。由于石料是浅灰白色,加工后更显晶洁,所以白天看镇宁,银光闪烁;月夜看镇宁,凝霜盖雪。且该镇的石建筑,历史悠久的已有600多年的风雨历程,所以既堪称为凝固的音乐,又可当作不朽的史诗。
布依族传统服饰
而且布依族的服饰很有特色,服饰多为青、蓝、白几种颜色。男子的服装式样各地基本相同,多包头帕,头帕有条纹和纯青两种;衣服为对襟短衣,一般是内白外青或蓝,裤子为长裤;老年人多穿大袖短衣或青、蓝长衫,脚上穿布统袜。现代布依族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,妇女着大襟短衣,部分着百褶长裙。在布依族聚居的扁担山一带,少女喜穿滚边短衣,系绸缎腰带,头戴织锦头帕,以粗发辫盘扎头巾,额上为织锦图案和数圈发辫,下穿裤子,着绣花鞋。
青年女性喜穿蜡染百褶裙,斜襟短衣,绣花盘肩,用各种花线沿衣肩绣成两排小正方形的半圆形图案,领圈两边抛花织锦,颜色醒目;衣袖中间为织锦,上下两段是蜡染;衣服下摆为一寸左右的织锦镶边,胸前戴绣花或织锦长围腰,系浅色绸缎腰带;头戴织锦头巾,耳边垂着一束各色线做成的耍须。已婚者的头饰戴“更考”,以竹笋壳和布匹制成,形如撮箕,前圆后矩。每逢盛大节日或宴会时,妇女仍均喜佩带各式各样的耳环、戒指、项圈、发簪和手镯等银饰。
布依族一家庭
布依族家庭都是分居另住的。但尽管兄弟分居,在分配财产时,要留给父母养老田,由兄弟轮流耕种。父母去世后,养老田转为上坟田,供清明时节扫墓之用。使子孙后代永远铭记长辈们的谆谆嘱托和养育之恩。实行自主婚,接亲时要对歌,俗称对姐妹歌;新娘到男方家的当天晚上,要举行唱荷包歌和要荷包的活动,有“一夜荷包一夜歌”的说法。
如果布依族孩子体弱多病,他的父母就要给他寻找保护人干爹、干妈。寻找干爹、干妈有两种方法:一是择日在家等候,3天内第一个登门的人,即为孩子的保护人;二是择吉日由父母领着孩子,在路上等候第一个过往的行人,即为保护人。
布依族饮食
布依人以大米、玉米为主食,小麦、高粱、薯芋和豆类为辅。有木罐、鼎罐炊饭,油焖饭、二合饭(大米掺玉米碎,也叫包谷饭)、包谷粑、米粉、二块粑、豌豆粉、米豆腐等花色品种。其中,糯米制的汤圆、花米饭和芝麻油团粑最为知名,多用于祭祖或宴客。他们的肉食主要来自家畜和家禽,还爱捕食松鼠、竹鼠和竹虫。烹调方法多为烧、煮、爆、炸、腌、冻,一般不吃生食。
有部分布依族分支族人不吃狗肉,一种解释是狗曾经救过其祖先,另一种解释是人类以前并无稻谷,是狗从天神的晒谷场带回稻谷给布依族人,使得布依族成为人类中最早种植水稻的“水稻民族”。部分布依族分支族人不吃鱼肉,因为相传布依族最早的母亲是龙王的女儿“一条神鱼”。
花糯米饭
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,每年秋收之后,家家都要酿制大量的米酒储存起来,以备常年饮用。布依族豪爽好客,凡来到山寨的亲朋故旧、素不相识的,都会一律奉酒相待。不管来客酒量如何,只要客至,都以酒为先,名为”迎客酒”。饮酒时不用杯而用碗,并要行令猜拳、唱歌。布依人很讲礼,所以非常不欢迎满嘴脏话、举止粗鲁的客人。
布依族还有很多传统小吃,如米粉、二块粑、豌豆粉、米豆腐等。特别是在每年农历“二月二”、“三月三”、“四月八”、端午、“六月六”、“七月半”、中秋等都隆重过节,四月八”很多布依族都用枫香叶、黄饭花、染箪花等各种植物枝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,做花糯米饭招待客人和分送给亲朋好友。
布依土布
布依族的文化艺术也绚丽多彩,传统舞蹈有《铜鼓舞》、《织布舞》、《狮子舞》、《糖包舞》等。传统乐器有唢呐、月琴、洞箫、木叶、笛子等。地戏、花灯剧更是布依族人喜爱的剧种。由农家自己纺织的布依土布久负盛名,专门生产布依织锦、蜡染布和民族工艺服装的企业相继建立,产品远销东南亚、日本和欧美等地。黔西南地区的布依族音乐“八音坐唱”有“声音活化石”、“天籁之音”之称。
布依族祭祀
布依族人信仰祖先和多种神灵,每到”二月二“都要祭祀“土地神”,保佑全寨安宁,杀鸡敬祖,吃两色(白、黑)糯米饭;“六月六”祭田神、土地神和山神,祭毕用鸡血沾上各色纸旗,或做成大鸟形分别插在各块田中。
还有一种介乎于原始宗教和神学宗教之间的准人为宗教-摩教,至今仍是大多数布依族群众信仰的传统宗教,并且还有专门的宗教职业者布摩,其宗教职业者分为“布摩”和“摩雅”,布依族人称之为“老摩”或“摩公”。而且还有较为完备的祭祀经典–摩经(被称为“布依五宝”之一),典籍浩繁的摩经,大致可分为用于丧葬超度活动中的多卷本《殡之经》、《古谢经》等,也有用于驱邪祈福禳灾等目的相对应的种类繁多的各类杂经。
布依族祭祀
布依族和汉族一样都有很多禁忌,在大年初一,不开箱柜,不扫地,不梳头,不晒晾衣服。初一到初三不动土,正月十五不动刀,菜也只能用手扭断。禁在村前村后埋坟,扫寨时禁外人入村,驱鬼时禁外人进家门。禁已出嫁的姑娘在娘家生小孩。家有产妇,在门口挂红布和篾帽拒人进家,男子不得进人妇女分娩的房屋。禁在屋内吹口哨、唱情歌。非正常死亡的人,忌以鼓声报丧。
特别是到布依族人家中做客,不得触动神龛和供桌,火塘边的三脚架忌讳踩踏。布依族村寨的山神树和大罗汉树,禁止任何人触摸和砍伐。布依族送礼必须送双数。
版权声明:本站文章大部分为原创,有小部分整理于自互联网以及转载其他公众平台。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内容仅供读者参考。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2584871604@qq.com删除。